台灣網路青年論壇專欄

滑臉書的時代─已讀book回

蔡明萱
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
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能將自我安頓在他們自己所熟知、所喜歡的模式,而且自認為幸福,其實,未嘗不是好事一樁。

《遠見》每兩年一次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其結果顯示:國人閱讀風氣,微幅下降。在購書量、閱讀時數、閱讀時數、購書經費指標上都相較往年下滑,而這些跡象專家認為主要原因乃是網路的衝擊。根據調查:台灣青少年每週上網時間平均30小時,居東亞之冠。上網的普遍性對閱讀帶來巨大衝擊,因此圖書館界與教育界均有論者憂心忡忡。

因著科技進步導致閱讀行為改變,《閱讀地圖》作者曼古埃爾在書中指出:電子科技是膚淺的,它讓我們得以接觸浩瀚的資料,卻不用強記或是理解。電子型態的閱讀在某些資料的搜尋、某些聯絡和對話方式上的確效率高,但這行為卻不是閱讀。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都有 FOMO 症候群(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遺漏了什麼訊息,只要攝取了一點資訊便會覺得心滿意足,卻未曾真正想過剛剛看的文章所提供的資訊到底是不是一篇正確資訊,缺少了篩選以及判斷能力。所以網路閱讀正在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國民的閱讀素養。無怪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說過:電子書將改變全世界的閱讀方式。

傳統的閱讀速度慢、深入、獨特,並要求省思。文字,印刷在紙上會有一種獨特的氣場。其實相較於室外與人來往的喧囂,歡待在房間屬於個人最安全、最幽靜的閱讀場所。不記得曾因此而感到孤獨;事實上,在寥寥幾次和其他友人碰面的場合中,發覺與談話間遠不及閱讀之書中的冒險和對白有趣。這正是發覺傳統閱讀的魅力更勝一籌,是發覺藉由閱讀探索心靈深處遠比經由對談來得清晰透徹。

然而時代的改變,也伴隨著閱讀型態的改變。書本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可以在咖啡店、圖書館、旅途中和睡前的床上獨自沉默閱讀,書本大多低廉輕巧、便於攜帶。這也是拜時代進步所賜,閱讀的樣貌其實歷經了種種變遷,才成為現今稀鬆平常的日常行為。能掌握的閱讀系統與方法,本身就在形成在這個時代生存的能力與風貌。《閱讀的風貌》裡提到: 我們如何閱讀,代表著我們如何存在。所謂書中天地寬,我讀故我在,即是此意。

不論科技多日新月異,書才是真的虛擬實境-無限延伸。

參考資料:
遠見民意調查中心(2014年10月)。閱讀現況。遠見雜誌
取自https://www.gvm.com.tw/event/2014read/status.html
 Manguaier, Manguel, A. and Wu, C. (2016)。閱讀地圖。新北市: 台灣商務印書館
Zhang, H. (2003)。閱讀的風貌。台北市:網路與書出版

文章刊載內容或觀點不代表本中心立場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100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4樓之2
TEL:886-2-23411313,FAX:886-2-2396-8832,版權聲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